董必荣教授:论课程思政的本质与内涵
【摘 要】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现状,分析了“课程思政”提出的背景,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本质,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性回归,也是大学本质职能的回归和大学教师天职的回归;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、内容供给、课堂范畴、教育主体、育人方式、实施环境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。【关键词】课程思政;高等教育价值观;大学职能一、“课程思政”提出的背景教育是育才与育人的有机统一,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员工某一领域的知识、理论、能力和素养,更要引领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(以下简称“三观”)。无论是中世纪大学、近代的欧洲大学、19世纪的德国大学,还是现代大学,教育背后的“三观”问题在各国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[1]。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指出:“在美国,对人们进行的一切教育,都以政治为目的”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教育背后的“三观”问题也曾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话题,通过长期的“红”与“专”问题大讨论,最终形成了改革开放前我国“又红又专、品学兼优、德才兼备”的人才培养标准。改革开放以后,我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建设,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,以及西方人本主义、